魚鬆是小濰最愛的每餐必備配菜,可是太鹹太油兩項不符合外婆健康飲食標準,所以限制每餐只能小半匙。週六晚餐我一個閃神,小濰立刻把握時機,趁此空檔加了一大匙魚鬆到飯裡,回神發現時慘叫一聲:魚鬆吃太多不行啦,太鹹了,要是給外婆看到又會念!從他碗裡挖一半到我碗裡,小濰計謀得逞開心得咯咯笑。
媽媽在醫院工作最後幾年擔任營養師,可以想見我們居家飲食也比照醫院標準管理。一般來說,禁止零食等垃圾食物,限制油脂與肉類攝取,增加種類與蔬菜穀物等是最基本的。媽媽後來又接受生機飲食資訊與環保觀念,除了基本的營養學、熱量,從食物的來源、種類、保存、烹調方式、廚具餐具、飲水、清潔劑等,能想到的她都很講究,簡單來說,就是要維持無毒、安全、健康的家。
這樣影響之下,我到了大學外宿才第一次吃到外面的飯盒,高中以前每餐帶便當,國小午餐與國中晚自息甚至是媽媽送便當來。看到外面飯盒一大塊炸雞腿之類的,真是大開眼界,因為在家這是全家一餐肉類的份量,更不可能是用油炸的。
像是我從小超愛吃水果,也以為水果與果汁多吃無妨,引來她長篇大論有關水果太甜、果汁更甜纖維含量又不夠,糖分太多影響血糖劇烈變化,嚴重則誘發糖尿病等等。根本聽不近這許多,到後來我姐弟倆就是媽媽怎麼說就怎麼辦。
就全家的健康來說,家裡有人對這些健康知識瞭如指掌當然非常好,父母身體力行,小孩耳濡目染,這些生活習慣自然而然根深蒂固,自己搬出來後,才發現要不跟著做都很困難。台北市還沒回收廚餘的時後,媽媽就已經開始作堆肥,我們家的芭樂樹、玉蘭花拜此所賜欣欣向榮,家有營養師,連植物都受惠。
壞處(也不能算真的壞,心理上的缺失)則是不管吃什麼都很計算與計較,要先想一想是否符合標準,買起零食飲料必然很有罪惡感,享受美食的時候,高糖高油高蛋白通通不合格,放恣吃下一餐,就得盤算之後得如何調整。還有就是覺得煩,家裡已經有人天天在講了,再聽到有人好心提醒類似訊息,就算明明知道是對的,下意識忍不住覺得囉唆與排斥。
大學外宿與開始工作得外食,制約逐漸失去力量,偏偏濰爸自從腸胃大病一場後,也學起岳母的飲食標準,還變本加厲更加挑剔。齁,是怎樣啦,我一生都脫離不了這規範就是... *氣*
- May 19 Sat 2007 10:13
家有營養師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